寻宝库 游戏生活 文化 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 溪山琴况的地位

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 溪山琴况的地位

更新时间:2024-07-01 03:53:12 来源:寻宝库

  导读:溪山琴况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,对于这个著作,大家都希望能够学会,但是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,毕竟这是一部大著作,那么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呢?溪山琴况的地位在现今是怎样的呢?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  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

  徐上瀛(约公元1582年~1662年),江苏娄东(太仓)人,明末著名琴家。所著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讲述琴乐表演艺术理论的专著,也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。这部著作在总结前人琴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范畴,即所谓“二十四况”。这二十四况是:和、静、清、远、古、澹、恬、逸、雅、丽、亮、采、洁、润、圆、坚、宏、细、溜、健、轻、重、迟、速。

  徐上瀛提倡“往来动宕,恰如胶漆”的演奏理论,使弦与指处于顺和的融洽关系中,由此达到“弦与指合”的技艺水准;在演奏的熟练度与技法上要“务令宛转成韵,曲得其琴”。使乐曲的韵律合乎音乐的章法,从而达到手指与音韵相“和”,实现琴乐演奏中的技艺美;最后,徐上瀛提出了“以音之精义而应乎与音之深微”的理论,进一步加强“音与意合”的演奏境界,他在《溪山琴况》中说:“其有得之弦外者,与山相映发,而巍巍影现;与水相涵濡,而洋洋徜恍。暑可变也,虚堂凝雪;寒可回也,草阁流春。其无尽藏,不可思议,则音与意合,莫知其然而然矣。”这是一种对人在音乐审美中借助于内心的想象、联想等情感体验,使审美感受变得更为丰富和充实的肯定。

  在琴乐“二十四况”中,具有理论核心意义的就是“和”。徐上瀛所说的“和”,并不是平淡无味的“淡和”,也并非庸然无所思,而是蕴含着相当动人的情感力量的“和”。这也是,《溪山琴况》琴乐美学思想中值得借鉴、吸收的精华。所以徐上瀛在卷首便提到“二十四况”中,“其所首重者,和也”。说明“和”况作为琴乐审美范畴之一,在琴学理论中具有其他著作无法替代的地位。

  溪山琴况的地位

  《溪山琴况》是中国古代古琴音乐的集大成之作,在清代具有重要地位。

  《溪山琴况》成书于崇祯十四年,由徐上瀛所著,详细阐述了古琴音乐的美学思想和演奏艺术。其将古琴音乐的美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,提出了24个审美范畴,即“二十四况”,这些范畴不仅涵盖了琴音、琴乐的意态和况味,还包括了演奏时的情趣和神韵。

  此外,《溪山琴况》还对虞山派琴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被视为该派别的中心文献之一。在更广泛的中国美学史上,《溪山琴况》也被认为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,溪山琴况的地位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本文标题:《溪山琴况》是一部什么著作 溪山琴况的地位

本文永久链接:http://m.xunbaoku.com/shenghuo4141324.html

版权声明:寻宝库稿件来源主要为网站原创、用户投稿、网络资源整理等。如果相关权益人认为本文侵犯您的权益,请备好权益证明、身份证明,及时联系QQ 1926491587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文章处理!

网友关注
  • 游戏攻略
  • 游戏名字
  • 游戏签名
更多游戏攻略
更多游戏名字
热门推荐
  • 今日热点
  • 游戏生活
  • 游戏资讯
  • 热门游戏
  • 游戏大全
  • 游戏资讯
  • 游戏名字
  • 游戏签名